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大松 北宋 · 徐积
东海有物天下雄,万灵戮力生奇
天精地粹萃其下,沧溟百道来相通。
一根直去穿九泉,一根斜插鲸鱼渊。
远者压折巨鳌背,近者倒缠山根偏。
小枝可就千钧弓,大枝可挂万斛钟。
唯有老干苦难状,吕光营外堆玄龙
身披北帝雄犀甲,虎贲连臂围不匝。
无计都将大地遮,有心尽把浮云刷。
樛枝入地旋复上,怪怪奇奇非一状。
谷陵相变任古今,土木两行专王相
列帜空遗渭川垒,犒师留得杨隋帐。
玄驹来撼亭亭盖,渌鱼飞入苍苍浪。
最是半霄风雨声,山妖走尽川魅惊。
十万争挥铁槊骑,百千齐阚黑旗兵。
有时海面波涛小,一部仙韶下蓬岛
残声逐水散鸣琴,遗响穿云聚啼鸟。
混沌死来凡几朝,清气浊气痕未消。
独叶耸来新盖凤,双柯合处旧藏蛟
其本既异其事殊,德若有容材有馀。
大鹏斥鴳皆可居,相忘有似江湖鱼。
美哉此木真不凡,能以智免斧斤閒。
过尽工师无所用,庄周(宣统本作虑)作不材看。
大松大松如此奇,方舆圆盖不可知。
阴阳山海气合离,不然神物相护持。
皮子世录 唐 · 皮日休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九十九
皮子之先。
盖郑公之苗裔贤大夫子皮之后。
战国秦时
无谱牒可考。
自汉至唐。
其英雄贤俊在位者。
往往有焉。
前汉时名容者以善为容官至大夫
后汉时名巡者为太医令
三国时无闻焉。
晋朝名初者为襄阳太守
名京者为贤处士
宋朝名熙祖者与徐广论议。
苻王世名审者为坚侍郎
后魏世名豹子者为魏名将
子道明袭爵。
弟喜为使持节侍中都督秦雍梁益诸军事大将军仇池镇将假公如故。
喜以战守之功。
累加勋爵。
后转散骑常侍安南将军豫州刺史
卒于天宗爵。
喜弟双仁冠军将军仇池镇将
北齐时景和者以功大官封王
名延宗者为黄门侍郎
隋朝名子信者为刺史
至于吾唐。
汨汨于民间。
无能以文取位。
惟从祖翁讳瑕叔举进士有名。
以刚柔不合时。
受蜀聘为幕府
累官至刺史
从翁讳行修明经及第
累官至项城
以盗不发贬州掾卒。
日休之世。
以远祖襄阳太守
子孙因家襄阳竟陵
世世为襄阳人
自有唐以来。
或农竟陵
鹿门
皆不拘冠冕。
以至皮子。
呜呼。
圣贤命世。
世不贱不足以立志。
地不卑不足以立名。
是知老子产于厉乡。
仲尼生于阙里。
苟使李乾早胎。
老子岂降。
叔梁早嗣。
仲尼不生。
贤既家有不足。
为立大功致大化振大名者。
其在斯乎。
朔马谣 魏晋 · 无名氏
 押词韵第八部
《晋书》曰:孝武太元十四年苻坚故将吕光僣即三河王位。西海郡人于诸郡。至是谣云云。顷之。遂相扇动。复徙之于西河
朔马心何悲,念旧中心劳。
燕雀何徘徊,意欲还故巢(○《晋书》吕光载记。《诗纪》四十四。)
下书讨乞伏乾归 后凉 · 吕光
 出处:全晋文
乾归狼子野心,前后反覆,朕方东清秦赵,勒铭会稽,岂令竖子鸱峙洮南,且其兄弟内相离间,可乘之机,无过今也,其敕中外戒严,朕当亲讨(《晋书·载纪·吕光传》,又《十六国春秋》八十一。)
遗杨轨书 后凉 · 吕光
 出处:全晋文
自羌胡不靖,郭﹁叛逆,南藩安否,音问两绝。
行人风传,云卿拥逼百姓,为﹁唇齿。
卿邪志忠贞,有史鲁之操,鉴察成败,远侔古人,岂宜听纳奸邪,以亏大美!
陵霜不雕者也,临难不移者君子也,何图雕于微霜,而鸡鸣已于风雨,郭﹁巫卜小数,时或误中,考之大理,率多虚谬。
朕宰化寡方,泽不逮远,致世事纷纭,百城离叛。
戮力一心,同济巨海者,望之于卿也。
今中仓积粟,数百千万,东人战士,一当百馀,入则言笑晏晏,出则武步凉州,吞﹁咀业,绰有馀暇。
但与卿形虽君臣,心过父子,朕欲全卿名节,不使贻笑将来(《晋书·载纪·吕光传》,又《十六国春秋》八十一。)
上疏言天变 晋 · 汜称
 出处:全晋文
臣闻天之子爱人后,殷勤至矣。
故政之不修,则垂灾谴以诫告之。
改者虽危必昌,宋景是也。
其不改者,虽安必亡,虢公是也。
殿下嗣位以来,元年三月癸卯敦煌谦德堂陷。
八月效谷地裂,二年元日,昏雾四塞,四月,日赤无光,二旬乃复,十一月,狐上南门。
今兹春夏地频五震,六月,陨星于建康
臣虽学不稽古,敏谢仲舒,颇亦闻道于先师,且行年五十有九,请为殿下略言耳目之所闻见,不复能远论书传之事也。
乃者咸安之初西平地裂,狐入谦光殿前,俄而秦师奄至,都城不守。
梁熙既为凉州,藉秦氏兵乱,规有全凉之地,外不抚百姓,内多聚敛,建元十九年姑臧南门崩,陨石于闲豫堂,二十年吕光东反,子败于前,身戮于后。
段业因群胡创乱,遂称制此方,三年之中,地震五十馀所,既而先王龙兴瓜州,蒙逊篡弑于张掖
此皆目前之成事,亦殿下之所闻知。
效谷,先王鸿渐之始,谦德,即尊之室,基陷地裂,大凶之征也。
日者大阳之精,中国之象,赤而无,中国将为胡夷之所陵灭。
谚曰:“野兽入家,主人将去”。
今狐上南门,亦灾之大也。
又狐者胡也,天意若曰:将有胡人入居于此城,南面而君者也。
昔春秋之世,星陨于宋,襄公卒为楚所擒。
地者至阴,胡夷之象,当静而动,反乱天常,天意若曰:胡夷将震动中国,中国若不修德,将有宋襄之祸。
臣蒙先朝布衣之眷,辄自同子弟之亲,是以不避忤上之诛,昧死而进愚款。
愿殿下亲仁善邻,养威观衅,罢宫室之务,止游畋之娱租后宫嫔妃,诸夷子女,躬受分田,身劝蚕绩,以清俭素德为荣,息兹香兹奢靡之费,百姓税,专拟军国。
虚衿下士,广招英隽,修秦氏之术,以强国富俗。
待国有数年之积,庭盈文武之士,然后命韩白为前驱,纳子房之妙算,一鼓而姑臧可平,长驱可以饮马泾渭,方东面而争天下,岂蒙逊之足忧!
不然,臣恐社稷之危,必不出纪(《晋书·凉后主传》,又《十六国春秋》九十二。)
奉迎文帝登极表 南朝宋 · □琇
 出处:全宋文卷四十二
侍中臣琇、散骑常侍臣嶷之、中书监尚书令护军将军建城县公左卫将军景仁给事中游击将军龙乡县侯臣隆、越骑校尉都亭侯臣纲、给事黄门侍郎臣孔璩之、散骑侍郎臣刘思考、员外散骑侍郎臣潘盛、中书侍郎臣何尚之、羽林监封阳县开国臣萧思话、长兼尚书左丞德阳县孙康吏部郎中骑都尉张茂度仪曹郎中臣徐长琳仓部郎中臣庾俊之、都官郎中袁洵等上表曰:臣闻否泰相革,数穷则变,天道所以不谄,卜世所以灵长。
乃者运距陵夷,王室艰晦,九服之命,靡所适归,高祖之业,将坠于地。
赖基厚德深,人神同奖,社稷以宁,有生获乂。
伏惟陛下君德自然,圣明在御,孝悌著于家邦,风猷宣于蕃牧。
是以征祥杂沓,符瑞㸌)辉,宗庙神灵,乃眷西顾,万邦黎献,望景托生。
臣等忝朝列,豫充将命,复集休明之运,再睹太平之业。
行台至止,瞻望城阙,不胜喜悦凫藻之情,谨诣门拜表以闻(《宋书·文帝纪》。)
北凉沮渠蒙逊 南朝宋 · 慕延
 出处:全宋文卷六十一
蒙逊,张掖临松卢水胡人。
初仕后梁吕光,后叛投段业,为镇西将军,临池太守,寻领张掖太守,转西安太守
晋隆安四年段业自称车骑大将军
建元永安姚兴以为镇西将军沙州刺史西海侯,以晋义熙三年自号大都督、大将军、河西改元玄始
后遣使诣晋称蕃,以为凉州刺史
宋永初末,以为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凉州诸军事镇军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凉州刺史张掖公。
景平末,进侍中、都督凉秦河沙四州诸军事骠骑大将军、领护匈奴中郎将、西夷校尉、凉州河西
文帝初改骠骑为车骑。
元嘉十年卒,在位三十四年,谥曰武宣王
沮渠茂虔(十一年) 南朝宋 · 刘义隆
 出处:全宋文卷三
使持节侍中都督秦、河、沙、凉四州诸军事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领护匈奴中郎将西夷校尉凉州牧河西王蒙逊,才兼文武,勋济西服。
爰自万里,款诚夙著。
方仗忠果,翼宣远略。
奄至薨殒,凄悼于怀。
便遣使吊祭,并加显谥。
嗣子茂虔,纂戎前轨,乃心弥彰。
宜蒙宠授,绍兹蕃业。
持节散骑常侍都督凉秦河沙四州诸军事征西大将军领护匈奴中郎将西夷校尉凉州刺史河西王(《宋书·氏胡大且渠蒙逊传》)
追崇江夏王义恭令书 南朝宋 · 刘彧
 出处:全宋文卷九
中书监太宰太尉录尚书江夏王道性渊深,睿鉴通远,树声列藩,宣风铉德,位隆姬辅,任属负图,勤劳国家,方熙托付之重,尽心毗导,永融雍穆之化。
而凶丑忌威,奄加冤害,夷戮有暴,殡穸无闻,愤达幽明,痛贯朝野。
朕蒙险在难,含哀莫申,幸赖宗祐之灵,克纂祈天之祚。
仰惟勋戚,震动于厥心。
梁王征庸,警跸备礼,东平好善,黄屋在廷,况公德猷弘懋,彝典未殊者哉。
可追崇使持节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丞相太尉中书监录尚书事王如故,给九旒鸾辂,虎贲班剑百人,前后部羽葆鼓吹,辒辌车(《宋书·江夏王义恭传》,太宗定乱,令书云云。)
八吉祥记 南北朝 · 阙名
 出处:全宋文卷六十四
《八吉祥经》,宋元嘉二十九年岁壬辰正月三日天竺国大乘比丘释求那跋。
陀罗于荆州城内,译出此经,至其月六日竟,使持节侍中都督荆湘雍益宁南北秦八州诸军事司空荆州刺史领南蛮校尉南焦王优婆塞刘义宣为檀越(《释藏》迹九。)
上书请定乐 北齐 · 祖珽
 出处:全北齐文卷七
魏氏来自云、朔,肇有诸华,乐操土风,未移其俗。
至道武帝皇始元年,破慕容宝中山,获晋乐器,不知采用,皆委弃之。
天兴初吏部郎邓彦海奏上庙乐,创制宫悬,而钟管不备,乐章既阕,杂以簸逻回歌,初用八佾作皇始之舞。
太武帝河西,得沮渠蒙逊之伎,宾嘉大礼,皆杂用焉。
此声所兴,盖苻坚之末吕光出平西域,得胡戎之乐,因又改变,杂以秦声,所谓秦汉乐也。
至永熙中录尚书长孙承业共臣先人太常卿莹等斟酌缮修,戎华兼采,至于钟律,焕然大备。
自古相袭,损益可知。
今之创制,请以为准(《隋书·音乐志中》:文宣受禅后,尚乐典御祖珽自言,旧在洛下,晓知旧乐,上书。又见《通典》一百四十二。)
柱国灵州总管海陵贺若谊 隋 · 阙名
 出处:全隋文卷三十
观夫宇内之广,生民之众,随夜川以□□□朔□□□□□□□□□者□□□□□□□□□□□□□□□□□□□□□□□□□□□□□□□□□□□□其为不朽乎?
公讳谊,字道机河南洛阳人也。
昔轩丘启祚,若水降□□□□□□□□□□□□□□□□□□□□□及□□□龙腾豹变,鲲运鹏飞,□□代以□□□嵩□而光宅,则我洪宗盛绪,佐帝从王,郁为卿相之门,并称冠盖之里。
□□□□□□□□□□□□□□□□□□□□□□公□司□并□量恢宏,□□□□。
坐南宫而仪北斗,参八座而赞万机。
祖伏连,袭爵安富公、云州刺史
父统,右卫将军散骑常侍
□□□□□□□□□□□□□□□□□以□德□规□时济世,□□□□□□□□勒功□鼎。
公即哀公之第三子也。
感降则辅宿台星,仪表则山庭月角。
澄波澜于万顷,竦□干于千寻。
□□□□□□□□□□。
□逸响之操,以为寻章摘句;
□生之常谈,雕虫篆刻,□子之事耳。
博观载籍,撮其指归。
悟圣人设教之方,体君子立身之义。
□□□□□□□□□□□□□□□□□□□□□□□□□大都督通直散骑常侍尚食典御
太祖光启三分,功成九合,爪牙之任,延纳奇士。
乃命公以大都督,领亲信。
于时□□□□□□□□□□□□□□□□□乃命公奉使,居于杏城。
会北狄势分,左□交争,茹茹种落,屯结河表。
公知机其神,见可而进,不暇请命,驰驲赴之,凭轼缓□,备加导诱,群狄□□□□□□□□□□□□□马三万馀匹。
太祖深相器异,赏以□□□□□□□□□□□□倾□□□□身为轻重东邻遣使,已入虏庭,朝廷深惧,连和莫能,□绝以公□□□□□□□□□□□□□□□□□□□□□□犯□□□□。
九攻九□之势,施于樽俎;
百战百胜之□,更作枢机。
匈奴骇服,厚相礼待。
乃执齐使舍人杨畅等付公。
□□□□骑□□□□□□□□□□世□略阳□□□□□□实□□□裾上□妙□时□□以□□长史
周元年,除司射大夫,封霸城县开国子,转左宫伯
三年,加开府,□□□迁□□二州□□□州□□□州刺史,□六条□化万□案才□□□□□仁风被于□民,甘雨随□轩盖□安之地,冲要斯在。
三峡设险,八阵成图。
自非□武兼运,无以当斯镇抚
□□公□□□□□□□□□□□□□□□公□□□略每出□□□地□□威镇殊俗。
凡所招纳,六万馀户。
建德年,治熊州刺史
周武,扬旌汾浦,席卷河东,公□于函谷□□□□□□□□□□□□□□□□州诸军事洛州刺史,封建威□□□□□□□□□绍义窜身沙瀚,委质獯猃,凭引寇戎,每为边患。
以公声□远裔,信著殊方,乃遣□□□□□□□□□□□□□□□□□□□□□□□荣□□□□□□大将军,除亳州总管进封范阳郡公
皇隋抚运,授上大将军
开皇三年,除右武侯、大将军
□□□□□以□□□□□□□□□□将军,除华、敷二州刺史改封海陵郡公,转泾州刺史
十二年,除灵州总管灵州刺史,进位柱国公
管仲之翮,亦既上腾;
陶侃之翅,屡飞□□。
□□□□□□□□□□□□□□□□□□□□□□荡而□心不矫□以求誉□□□月□化大行□年迫崦嵫志□谢事。
上表陈逊,优诏不许。
春秋七十有七。
十六年春二月□□日疾□于家,以八月廿二日厝于□□□王人吊祭。
谥曰威公,礼也。
惟公挺兹伟器,□□多能。
传剑术于白猿,兵符于黄石
龙韬豹韬之法,牡阵、牝阵之奇,独悟□□□□□□□□□□□□□□□□摇□□而□□□驰□□□□□□□□□而□毙银镝□而鸟落,固亦妙绝一时,声高六郡。
既而宦成名遂,礼缛位隆,居则罗□□□□则□□□□□□□□□□□□□于二□酌损之忠□□□□□□□□□□□□轩冕而□寄濠梁郊郭之外。
别庐一所,类洛西之金谷,有山阳竹林
每休沐馀闲,退朝□暇,□□□□□□□□□□举□□□歌声□□□□□□□□□□□□□□□□有千岁,人无百年。
西山之景不追,东岳之期奄至。
郭门既远,长别□□□□□□□□□□□□□□□□□□□□□□□□令陈□等□□□□□□□□□□□□越俗思范□铸金而写状,况乎宿承教义,亲预鞭板。
而坟茔未表,赞颂无闻。
乃相与□□□□□□□□□□□□□碑□□□而无绝。
其词曰:
肇自黄神,分于白帝
业盛千古,福流万世。
朔野建功,方行□契。
□□□□□□□□□□□□□□□□□□□□□□心灵人伦□□□□□□□□□□□□□□□□□公,郁标器望。
志识恢达,襟神高亮
学剑曲城,受书汜上。
见义□践,当仁不让。
□□□□□□□□□□□□□□□□□虹连□□□□□□门□□□□□□□林□□长狄,种落纷纶,关塞扰攘。
□□□国□□,见机而作。
外降五□,内□□□□□□□□□□□□□□□□□□□□□□□□□□□□□□□□□□□□□□时□□□□高尝茂□□□□□□□□□□□□□□□閒□□□□□□□□□□□□□□□□□□□□□□□□□□□□□□□□□□□□□□□□□□□□□□□□万□□□□□□□□□□□□□□□□□□□(碑拓本。案此碑千七百四十一字,今据明拓本录之,仅九百五十二字。俟再求旧拓本补足。)
进故事(三) 宋 · 张纲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七六
《两朝宝训》:「判刑部宗道详覆官梁如圭等荐方偕淳于佺、韩中正为详覆官,仁宗中正姓名问宰相王钦若曰:『是吏部尝引对,坐失入人罪,不与改官者乎』?
钦若曰:『然』。
上曰:『用法不当,非习律令者也,其可以为法官乎』?
命劾宗道等。
钦若等退,相顾叹曰:『上天纵睿明彊记如此,非群臣所及也』」。
臣尝谓人主必有过人之聪明,然后能察君子小人之情状。
盖天下君子常少,小人常多。
君子直道以事上,固不论也;
若夫小人为奸,其可不察哉?
饰是非,点白成黑,或誉过其实,或毁损其真,相与蔽欺,杂然陈于前,而人主以一己耳目,广览兼听,必欲每事洞然其情,非大过人之聪明,其能不颠倒眩惑乎?
仁宗皇帝以天纵之姿,留神政治,如石宗道不能以韩中正面欺,非聪明过人,何以及此?
臣试论之。
夫官为详覆,刑狱所系,居其任者,尽循三尺以示至公,犹惧或失,而况不习律令,安能办职哉?
宗道判刑部,宜于此尽心,而乃谬荐中正以为详覆
中正尝坐失入人罪,而不得改秩,其事见于畴昔引对坐之时。
宗道私窃自料,以为人主万机之烦,决不能记此,遂敢面欺,必且讳其所犯,以幸不察。
然而仁宗一见觉之,宗道即被罪,此聪明之实,所以能服天下也。
当是时,王钦若宰相,盖先朝旧德也。
宗道欺君,其罪固大矣,钦若得为无罪哉?
朝廷进用人材,未有不由宰相者。
其人有过,而宰相不知,以荐于上,虽曰不明,犹或可恕;
宗道主举中正仁宗方以失入事问其人是否,而钦若应声以为是,则中正之不可用,钦若固已熟知之矣。
知其人之不可用,听宗道之言而固容之,必待人主问而后对,非朋奸罔上而何?
臣以是知钦若非忠臣也。
且一详覆官用非其人,于朝廷举措未为大害,然必劾之者,罪在罔上耳。
苟于其微置而不问,则小人欺君之计日浸以长,后之启拟必有大于此者,其害政未易言也。
古之所贵于慎微者以此。
故臣尝谓治天下之术在用人,而用人之术在察知其情状。
共工之象恭,鲧之方命,自驩兜、四岳咸荐之,而尧独能察焉,以为不可。
观诸此,然后知仁宗皇帝用人之术上与尧合。
图治功者,可不念哉!
《唐书·李珏传》:「杜悰领度支有劳,欲拜户部尚书,以问宰相
陈夷行答曰:『恩权予夺,愿陛下自断』。
珏曰:『祖宗以宰相天下事皆先平章,故官曰平章事
君臣相须,所以致太平。
苟用一吏、处一事皆决于上,将焉用彼相哉』」?
臣窃谓人主之操术无他,慎择宰相,委任而责其成功,如是而已。
至于人材之用舍,爵禄之予夺,则执其柄以诏王,实宰相之职。
唐文宗陈夷行、李珏等为相,岂不欲以朝廷事尽付之,而责其效职哉?
杜悰户部尚书,而夷行无所可否,乃曰「恩权予夺,陛下自断」。
呜呼,是安用彼相邪!
夫本在于上,末在于下,本末而上下之分定,治功所以成也。
夷行身为相臣,而用一吏、处一事皆决于人主,不知其所任何事哉?
虽然,当开成中夷行亦号一时贤相,不幸与李珏、杨嗣复等并用。
嗣复得君,与为党,故夷行疾之,数争事于上前。
一日,文宗王彦威忠武节度使史孝章领邠宁,议皆出于嗣复
夷行对延英,问除二镇当否?
夷行曰:「苟自圣择,无不当也」。
嗣复曰:「若用人尽出上意而当固善,如小不称,下安得嘿然」。
臣以是知夷行介特而悻直,意谓嗣复辈党与既成,则进退人材与己相违,故于除用,不肯任责。
且人主用人悉从执政启拟,是谓合天下之公议,不然命由中出,必有招权卖恩,而私于人主者。
夷行计,便当与上别白是非,若其人果贤,虽不由于启拟,用之不害为公;
有如不材,宜白去之,不当循嘿自避,以取诮于后世也。
大抵文宗有励精图治之资,其失在于不能去朋党耳。
尝曰:「窦易直劝我凡宰相启拟,五取三,二取一。
彼当劝我择宰相,不容劝我疑宰相」。
然则文宗岂不知任相之道哉?
至于党人成于下,主听乱于上,见讥史氏,此其于知人之明有所未尽,而朋奸得以欺之也。
傥能即夷行应答之际,诘其所因,慨然破嗣复之党,而正夷行唯阿不任责之罪,则唐之威令当是复振矣。
文宗不知出此,惜哉!
《唐书·李绛传》:「宪宗尝称太宗、明皇之盛,曰:『朕不佞,欲庶几二祖之道德风烈,无愧谥号,不为宗庙羞,何幸而至此乎』?
绛曰:『陛下诚能正身厉己,遵道德,远邪佞,进忠直。
与大臣言,钦而信,无使小人参焉;
与贤者游,亲而礼,无使不肖与焉。
去官之无益于治者,则才能出;
斥宫女之希御者,则怨旷销。
将帅择,士卒勇矣;
官师公,吏治辑矣。
法令行而下不违,教化笃而俗必迁。
如是,可与祖宗合德,号称中兴,夫何远之有?
言之不行,无益也;
行之不至,无益也』。
曰:『美哉斯言!
朕将书诸绅』」。
臣窃谓自古人主未尝无愿治之志,然焦心劳思,变法更令,若将措天下于唐虞三代之上;
而夷考其治,终有愧于前世者,其故何哉?
稽其名不求其实,慕其时不行其道,故用力虽多,功效蔑如也。
且唐有天下,传世二十,德业之盛,无如太宗
故除隋之乱,比迹汤、武;
致治之美,庶几成、康。
至于明皇,虽晚节不兢,而开元之政,亦后世罕能及之。
然观二君所以能致此者,岂无其要哉?
不过李绛所言数事而已。
臣请得以备论之。
夫人主诚能正身厉己,则所以表天下者,动用周旋,举得其正,孰得而违之;
遵道德,远邪佞,进忠直,则所以取于人者,是非好恶,悉由至公,孰得而惑之。
与大臣言钦而信,无使小人参焉,则委任之重,所以责成功者专也;
与贤者游亲而礼,无使不肖与焉,则礼貌之隆,所以资启沃者深也。
去官之无益于治者,则窃位素飧之人退,而材能自出矣;
斥宫女之希御者,则承恩负宠之人寡,而怨旷自销矣。
将帅择而士卒勇,则外侮不患乎不却;
官师公而吏治辑,则内政不患乎不举。
以至法令行而下不违,教化笃而俗必迁,是皆人主夙夜躬行,无一敢怠者。
太宗、明皇用此以致贞观开元之治,其效不彰彰可考哉!
非独太宗、明皇为然,虽尧、舜三代圣哲之主,其所行亦不出此,是宜宪宗有问,而李绛对之悉也。
《书》曰:「监于先王成宪,其永无愆」。
又曰:「丕显哉,文王谟
丕承哉,武王烈
启佑我后人,咸以正罔缺」。
夫祖宗之谟、烈,垂之天下,所以启佑后人,为之后者,亦监其成宪举行之而已。
宪宗有言:欲无愧谥号。
则其措意施设,岂不韪哉。
观其慨然发愤,志平僣叛,能用忠谋,不惑于群议,卒收成功,以至元和之治,唐室号称中兴,则二祖之道德风烈如所云者,信乎其能行之矣。
至于不克有终,与明皇同讥史氏,此无他,由其信用非人,所以驯致其祸,莫之悟也。
呜呼,惜哉!
《仁宗君臣政要》:「上尝问都知守忠曰:『卿出入中外,闻有甚议论』?
守忠曰:『皆言陛下仁慈圣德。
但朝廷好官美职,及清要差遣,皆是两府亲旧方得进用,陛下不曾拔擢一孤寒之臣,寘于清近』。
又曰:『天下事皆由宰相,陛下不得自专』。
上默然良久,曰:『任人者兴王之本,自任者失道之君。
故君知其道,臣知其事。
朕若一一自任,非无为责成之理』。
守忠愧拜而退」。
臣尝观苏轼颂仁皇帝之德曰:「未尝行也,而万事莫不毕举;
未尝视也,而万物莫不毕见」。
非有他术也,善于用人而已。
惟其善于用人,是以穆然无为,坐视其成功。
呜呼!
仁宗皇帝可谓得君人之道矣。
夫君人者有四海之大,应万几之烦,不委之人,曷以济哉?
故必延登一时老成名德之士,寘之廊庙,而使之修其德业。
政事无巨细,悉以责其成;
人材无内外,悉以听其用。
吾于此尚复何为?
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传》曰:「上必无为而用天下,必有为而为天下用」。
此不易之理也。
自昔尧、舜、禹、汤、文、武所以用天下而有馀者,亦岂弊弊然以其身亲之哉?
至于后世不能慎择大臣,为大臣者又复怀奸挟私,不能仰称委任之意,于是人主始欲收其柄,而不使之专也。
故进擢才能,关决事务,一切劳其心志而自为之,若将与臣下争功者,名之曰「忧勤」,其实以上兼下,非秉本执要之道。
顾如是区区,亦焉用彼相哉?
恭惟仁宗皇帝在位四十二年,所任执政皆极当世之选,如韩琦、范仲淹、富弼尤其彰彰者。
方是时,百官效职,而人无弃材,庶功即叙,而事无遗策,真所谓人主穆然无为,坐视其成功者也。
而王守忠乃云「陛下不曾拔擢一孤寒之臣,寘于清近」,又曰「天下事皆由宰相,陛下不得自专」;
守忠小人,将以是疏间君臣而行其私。
赖明圣觉之,以谓「任人者兴王之本,自任者失道之君」,大哉王言!
兹所以为仁宗也欤。
夫以仁宗临御之久,在列精白承休,而守忠何者乃敢阴肆其说,乱惑主听,以此见小人应对之际,不可不察也。
宇文士及唐太宗南衙群臣面折廷诤,陛下不得举手。
明皇尝引鉴默不乐,左右曰:「自韩休入朝,陛下无一日欢,何自戚戚不逐去之」?
然则自古小人处心积虑,乘间进说,未尝不欲导人主于非义,惟在听之如何耳。
仁宗之聪明,能使谗者愧拜而退,盖可为万世法也。
《三朝宝训》:「端拱元年太宗宰相曰:『国之兴衰,视其威柄可知矣。
五代季丧乱之后,权在诸侯,征伐不由朝廷,怙势内侮,故王室微弱,享国不久。
太祖光宅天下,深究兹弊。
暨朕纂位,抑亦徐图其事,思与卿等慎守法制,务振纪纲,以致太平』」。
臣观人君所以能号令天下者,威柄在我而已。
方太平无事,朝廷之纪纲法度具在,虽有奸雄,孰敢妄作?
故操持予夺之权,未尝不出于上也。
至于末世,人习宴而不知有鸩毒之祸,凡所以驭下之具悉从废坏,是以国势骎弱,主权暗移,使匹夫孺子尺兵在手,皆足以作难,况奸雄哉?
有天下二百年,而高祖太宗之纪纲法度固无不善也。
天宝以后,日渐陵夷,方镇擅权,连城相望,彊臣悍将,拿兵忿争,而尾大不掉之患,终世莫之能救。
五代承之,其弊尤甚。
当是时,威柄在人,天子惴惴然不得摇手。
呜呼,天下岂有是理哉!
迹其祸败之由,盖以制之不早,所谓养虎而自遗患者也。
观德宗姑息藩镇,至有终身不易地者。
宪宗吉甫为相,岁馀凡易三十六镇,殿最分明。
神策军使王驾鹤者,典卫兵久,权振中外,德宗将代之,惧其变,以问崔祐甫祐甫曰:「是无足虑」。
即召驾鹤,留语移时,而代者已入军中矣。
大抵朝廷之势,得人则张。
祐甫相德宗,吉甫宪宗,皆能有所设施,故其效昭然,有足称者。
惜乎二宗之德业俱不克终,遂使祸胚胎,卒抵败乱。
岂不以假其术智,特以排难于一时,而不知复收其柄,立以法善其后故也。
故臣尝谓国势所恃以安彊者,莫重于兵,而所以危国者亦莫甚于兵,顾上之人御之之术如何耳。
方无事时,听受节制,若女子然,东西唯命,吾尚何忧;
及其植党渐固,而挟之以恣横,豢养滋丰,而纵之以骄侈,于是怙势长恶,始有慢命不虔之事。
圣人虑祸于未萌,岂不思有以制之乎?
昔者晁错欲削诸侯,而七国亟反,盖削之非计也,曾不若主父偃之策之为善耳。
偃之说以谓使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则其国自弱。
然则为唐室计者,外而藩镇,内而彊臣悍将,其权固不可遽夺也;
傥能用偃之说,而众建偏裨以分其威,稍令出戍以散其党,则庶几阴夺其势,而主柄专于上,岂不伟哉!
柳泽有言:「勿谓何伤,其祸将长。
勿谓何害,其祸将大」。
太宗皇帝能于立国之初,监前代之失,欲收其威柄以致太平,则其先见之明,后世所当法也(《华阳集》卷二二。)
宪宗:「宗」原作「者」,据四库本改。
请废佛法表 隋末唐初 · 傅奕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三十三
言。臣闻牺农轩顼。
治合李老之风。虞夏汤姬。
政符周孔之教。虽可圣有先后。
道德不别。君有沿革。
治术尚同。窃闻八十老父。
击壤而歌。十五少童。
鼓腹为乐。耕能让畔。
路不拾遗。孝子承家。
忠臣满国。然国君有难。
则殉命以报雠。父母有疴。
则终身以侧侍。岂非曾参闵子之友。
庠序成林。墨翟耿恭之俦。
相来羽翊。乃有守道含德。
无欲无求。宠辱若惊。
朝位。荆山鼎上。
攀附升龙。缑氏坛边。
相从驾鹤。瑶池王母之使。
具礼来朝。碧海无夷之神。
周行谒帝。所以然者。
当此之时。共遵李孔之教。
而无胡佛故也。自汉明夜寝。
金人入梦。傅毅对诏。
辨曰胡神。后汉中原。
未之有信。魏晋夷虏。
信者一分。笮融托佛斋而起逆。
逃窜江东吕光假征胡而叛君。
跱立西土。降斯巳后。
妖胡滋盛。大半杂华。
搢绅门里。翻受秃丁邪戒。
儒士学中。倒说妖胡浪语。
曲类蛙歌。听之丧本。
臭同鲍肆。过者失香。
兼复广置伽蓝。壮丽非一。
劳役工匠。独坐泥胡。
撞华夏之鸿钟。集蕃僧之伪众。
动淳民之耳目。索营私之货贿。
女工罗绮。剪作淫祀之幡。
巧匠金银。散雕舍利之冢。
粳粱面米。横设僧尼之会。
香油蜡烛。枉照胡神之堂。
剥削民财。割截国贮。
朝廷贵臣。曾不一悟。
良可痛哉。伏惟陛下定天门之开阖。
更新宝位。通万物之迍否。
再育黔黎。布李老无为之风。
而民自化。执孔子爱敬之礼。
而天下孝慈。且佛之经教。
妄说罪福。军民逃役。
剃发隐中。不事二亲。
专行十恶。岁月不除。
奸伪逾甚。臣阅览书契。
爰自庖牺。至于汉高
二十九代。四百馀君。
但闻郊祀上帝。官治民察。
未见寺堂铜像。建社宁
请胡佛邪教。退还天竺
凡是沙门。放归桑梓。
令逃课之党。普乐输租。
避役之曹。恒忻效力。
勿度小秃。长揖国家。
自足忠臣。宿卫宗庙。
大唐廓定。作造化之主。
百姓无事。为牺皇之民。
诚惶诚恐。谨上益国利民事十有一条如左。
谨言。武德四年六月二十一日(谨按益国利民事十一条其文巳佚惟释氏书所引尚存梗概谨裒集于后一曰众僧剃发染衣不谒帝王违离父母非忠孝者夫父母之体不可毁伤何故沙门剃发去髭反先王之道失忠孝之义易曰男女搆精万物化生此则阴阳父子天地大象不可乖也今卫壮之僧婉娈之尼失礼不婚仇匹内通衣形外隔夭胎杀子违礼逆天减损户口不亦伤乎今佛家违天地之化背阴阳之道未之有也请僧尼六十巳下令作丁则兵强农劝寻老子至圣尚谒帝王孔某圣人犹跪宰相况道大无取德义未隆下忽公卿抗衡天子如臣愚见请同老孔弟子之例拜谒王臣编于朝典者二曰西域胡旦末国兵三百二十人小宛国兵二百人戎卢国兵三百人渠勒国兵三百人依耐国兵三百五十人郁立师国兵三百三十一人单相国兵四十五人孤胡国兵四十五人凡八国胡兵合有一千八百九十一人皆得绍其王业据其土地自相征伐屠戮人国况今大唐丁壮僧尼二十万众共结胡法足得人心宁可不预备之哉三曰诸州及县减省寺塔则民安国治者盖闻释迦生于天竺修多出自西蕃名号无传于周孔功德靡称于典谟实远夷所尊敬非中夏之师儒广致精舍甲第当衢虚费金帛福利焉在西域胡人因泥而生是以便事泥瓦塔像今犹毛臊人面而兽心道人土枭驴骡四色皆是贪逆之恶种是妖魅之气寺是淫邪之祀由妖胡虚说造寺之庸人信之争营寺塔小寺百僧大寺二百以兵率之五寺强成一旅总计诸寺兵多六军侵食生民国家大患寺骁僧众妖孽必作如后赵沙门张光后燕沙门法长南凉道密魏孝文时法秀太和时惠仰等并皆反乱自馀凶党至今犹在请必除荡用消胡气浃旬之间宇宙廓清维是寺舍请给孤老贫民无宅义士三万户州惟置一寺草堂土塔以安经像遣胡僧二人传示胡法销像而绝镌铸货泉可以无损毁经以禁缮写废僧以从编户窃谓益国利人兴家多福也四曰僧尼衣布省斋则贫人不饥蚕无横死者臣闻佛戒僧尼粪扫衣五缀钵望中一食独坐山中清居禅诵此之章法也若杀蚕作衣佛戒不许今则知理虚故生违犯五曰断僧尼䝻贮则百姓丰满将士皆富礼不得尊豪设斋不得富贵六曰帝王大治年长有则虐政祚短者自庖牺巳下爰至汉高二十九代父子君臣立忠立孝守道履德生长神州得华夏正气人皆淳朴以世无故也秦起秦仲三十五世六百三十八年汉明之时佛法始来有之为损无之为益故未有佛法之前人皆淳和世无篡逆佛法来到多兴悖乱天道无亲顿成虚阐祸淫福善胡其爽欤因何损替者翻享遐龄崇道者无终厥寿计应蕴福延庆积恶招殃何乃进退矛盾情状皎然去取自乖若为酬对七曰封周孔之教送与西域而胡必不肯行八曰海内勤王者少乐私者多乃外事胡佛内生邪见剪剃发肤回换衣服出臣子之门入僧尼之户立谒王庭坐看膝下不忠不孝聚结连房且西域言妖路远拾亲逐财畏壮慢老重富强而轻贫弱爱少美而贼耆年以幻惑而作艺能以矫诳而为宗旨然为一姓之家鬼也作鬼不兼他族岂可催驱生汉供给死贱此明珠贵彼鱼目违离严父而敬他人何有跪十个泥而为卿相置一盆残饭得作帝王据邪说不近人情欲求忠臣孝子佐世治民惟孝经一卷老子二篇不须广读佛经滑稽大言不及旃孟奢侈造作罪深桀纣入家破家入国破国者九曰隐农安近市廛度中国富民饶者十曰帝王受命皆革前政者十一曰直言忠谏古来出口祸及其身者)
师魏国公尚书令真定王赵普神道碑淳化四年二月 北宋 · 宋太宗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宋朝事实》卷三、《名臣碑传琬琰集》上卷一
唐尧在位,圣贤谓之叶符;
虞舜得人,天地以之开泰。
八方理定,千载会昌,必旌柱石之材以观其壮节,盐梅之寄以济其和平。
是故应运握图,明王圣帝,受天宝命,开国承家,无不用忠确间世之臣光辅基业,股肱心膂之士共同甘辛。
万代通规,一时遭遇,保全令德,克荷洪勋者,其故真定王之谓矣。
王姓赵氏,字则平
其先颛顼之裔,佐禹平水土,是谓柏翳帝尧赐姓曰嬴氏造父其后也。
有功于周穆王,受封于赵。
周德下衰,叔带去周适晋,六卿取晋,遂开国焉。
今为常山人也。
王蕴人伦之风概,禀山岳之仪型,晦而不彰,宽而无挠,竭其诚志,有始有终,无善不臧,非义勿取。
顷自我太祖周世宗南平淮甸,水陆兼行,龙虎震威,号令始发,捷如影响,冥契神人。
是时擒其伪将皇甫晖滁上
王时为郡之参佐断事明敏,狱无冤者。
太祖闻名,召见与语,深器之。
洎后太祖仗钺左冯,因辟为同州节度推官,历华台、许田、濉阳三镇从事
其在幕府也,恭敬畏慎,尽竭赤诚,夜思昼行,勿矜勿伐。
可谓龙吟虎啸,云起风从,如怀万顷之陂,遭遇承平之会。
太祖光宅天下,龙跃商丘,知有佐时之才,早定君臣之契,擢为谏议大夫枢密学士,仍颁金紫以荣之。
是岁,上党李筠叛,太祖将议亲征,委之留守,调发军实。
王以为圣上躬擐甲胄,臣子宜效驱驰,乃陈恳上言,乞扈从銮辂。
洎中途进策,曰:「陛下初登宝位,应天顺人,将制骁雄,光耀神武
兵机贵速,不尚迂迟,若倍道兼行,掩其仓卒,所谓自天而下,不战而成擒也」。
太祖深纳其,举兵速进。
未诣长平,李筠果拥众出战。
于时灵旗指寇,勇士齐心,叛帅自焚,馀党就戮。
旋又维扬帅李重进,包藏祸心,阻抗王命。
太祖便殿召对,问攻取之策。
王筹其缮修孤垒,倚恃长淮,而士卒离心,资粮乏绝,以顺讨逆,动必成功。
太祖深然之,乃亲御六师,长驱淮楚,不逾数月,果尔荡平。
驾回,酬其功赏,阶授金紫,加太保,充枢密使,仍赐功臣之号。
爰自累代以来,朝廷多故,诸侯专制,兵甲乱常;
加以僭伪未平,师旅未备,馀风未殄,思有以革之。
王以庶务草创,深惟远图,利害靡不言,纤微靡不达,忠尽其力,无转规,启心不疑,振举风俗。
故得遐迩悦服,政令惟新,皆其功也。
乾德中,拜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因之大用,出于流品矣。
太祖观其才智,凡事责成。
既升近密之权,可观立功之效。
英声为之间出,文物为之复兴。
戮力同心,如石投水,固已萧、张让行,姚、宋推功,鱼水之欢,未足为比。
惟诚惟信,少是少非。
扬历艰难,上副弼谐之任;
明哲兼济,聿臻命世之才。
忠顺,纯诚克著。
恢张出之于人表,翊戴以助于康平。
徇公灭私,不忘片善;
用心合道,逆邪求知。
开宝六年太祖王始佐创业,克志升平,伐罪吊民,开扩疆土,下西蜀平南越,擒吴会,来北戎,威德绥怀,无远不至,云龙际会,大通合符,十有馀年矣,知无不为,甚烦神用,务均劳逸,以优荩臣,寻授太傅,佩相印,持节河阳
洎朕嗣守丕图,勤修庶政,腹心之寄,中外攸同,特授太岳宫,使相如故。
乃眷并汾,民坠涂炭,戎车一驾,逆垒宵降。
既静妖氛,爰覃爵赏,改太子太保,增加井赋,北连朔峤,东尽海嵎,禹穴唐郊,尽为王土。
朕尝念往年之旧德,褒赏辅弼之殊勋。
帷幄之谋,明于果断,思置之左右前后,任以耳目股肱。
粤自藩垣,入居廊庙,久竭弼谐之道,更资调燮之能,遂徵授守司徒、兼侍中、昭文馆大学士
三阶已正,百度惟贞,忧国忘家,直亮在意。
常诫诸弟诸子,以为受宠逾分,富贵逼身,一领名藩,再登上相,以身许国,私家之后,吾弗预焉。
尝念顷自宥密,升于宰辅,出入三十馀年,未尝为亲属而求恩泽,尔等各砥砺,无尚吾过。
故自至末,亲党无居清显者。
昔《春秋》美大夫羊舌肸,谋而鲜过,惠训不倦,王复有焉。
八年,以襄、邓之俗,狱讼攸烦,惠彼疲民,寄之元老,下车布政,乡闾阜安。
事有未便于民者,削而去之;
利于民者,举而行之。
豪猾畏威,鳏寡怀惠。
暨改辕襄汉,民之去思,如失父母。
时也得病于南阳,经年未差,就移汉水,重镇便藩。
常思报主之诚,每怀忧国之忠,乃心王室,时有箴规。
上表引唐姚元崇十事,陈古今治乱之由,极人臣献纳之意。
兴怀慷慨,词甚激切,揣摩时事,居安虑危,此又其忠荩也。
朕以历代耤田,其礼久废,劝农务本,其可忽诸?
乃命有司,举行旧典,改元布庆,帝载惟熙,造膝沃心,惠我耆德。
而王久违宸扆,思拜阙庭,既累进于直言,宜载践于寝庙,复授太保、兼侍中、昭文馆大学士
居云霄之上位,擢列辟之资。
烛幽明而无怠无荒,报恩而可大可久。
刑政之务,知无不为。
功绩播于谋猷,群庶谓之明哲。
献替之职,理事皆通,不惮劬劳,夙夜匪解,可以传闻清世,书于简编。
而连岁之间,风疾频发,愿避贤者之路,乞归闲散之官。
朕以勋旧之臣,方深倚注,命驾临问,涕泣兴言:齿发虽衰,痾瘵未退,天之宠,力所不任。
特授太保、兼中书令洛阳留守
又经岁,疾势转深,上表坚乞退避,以禳灾眚。
勉强诲谕,志不可夺,乃册拜守太师进封魏国公,就便颐养。
太医中使,不绝于路,颙望有瘳,别加殊渥。
岂期美疢,王遽弥留,以淳化三年七月十四日薨于洛阳之私第,享年七十有一。
朕览表惊嗟,悲恸累日,不待巫祝桃茢,亲临其丧,赙服举哀,辍视朝五日。
右谏议大夫范杲持节,策赠尚书令追封真定王,特赐谥曰忠献,吊祭赗赠之数,并给加等,以尽君臣之礼焉。
四年二月,命有司备卤簿,葬于洛阳北邙之原,而合祔焉。
呜呼!
梁木斯坏,哲人云萎,若济巨川,予将安寄!
王性本俊迈,幼不好学,及至晚岁,酷爱读书,经史百家,常存几案,强记默识,经目谙心,硕学老儒,宛有不及。
既博达于今古,尤雅善于谈谐。
马伏波词辨分明,杜征南手不释卷。
见事而敏,抱器自然,壮志无穷,日新其德。
许国常存于怀抱,令誉以至于名彰。
其为子也,孝养于亲,动不违礼,友爱于昆弟,严慈于子孙。
其仕于公也,奢俭酌中,贞忠许国,名器能守,谦卑益光。
德崇勋,辉映朝列,宠遇之盛,古今罕闻。
自再入庙堂,时陈规谏。
负荷重寄,常怀启沃之心;
竭输忠忱,以待公家之事。
万石君之周慎,孔光之谨命,管、葛之智略,房、杜之经纶,举而兼之,斯谓全德。
朕于早岁,尝与周旋,而节操有恒,终无玷。
台铉之任,处辅弼之司,既集大勋,荐膺典册,纪其功烈,在旗常。
昔唐虞之得皋、夔,商之任虺、益,有周以闳、散佐佑,炎汉以萧、曹弼谐,用能寅亮帝谟,缉熙庶绩。
俦庸比德,今其胜哉!
天不憖遗,予何自律?
乃迹其景行,勒之鼎彝,昭臣范于将来,庶令名之不朽。
铭曰:
应运开国,股肱任贤。
委以心腹,操执弥坚。
实犹令德,王猷周旋。
裨赞明圣,厥位名传。
信任得人,方言柱础。
鱼水同心,君臣盛美。
夜寐夙兴,有终有
进思尽忠,见义从矣。
退思补过,器识安闲。
攀龙附凤,备历艰难。
纵横志大,接对温颜。
荐陟,善恶之间。
近密公朝,与夺非类。
禀性怀柔,区别利害。
践扬贵职,绰有奇才。
经纶宏异,学识通该。
赫赫皇猷,恭恭近侍。
任以机权,宠彰名器。
启沃王命,业茂勋
南征北伐,平荡奸雄。
日侍冕旒,情伪明察。
假仗天威,好生恶杀。
若闻喧骇,事不忸怩。
堪为国重,制断临时。
性直如绳,酌中如砥。
孝悌于家,简编信史。
惟公之德,间代英灵。
非义不理,庶务乃馨。
积善夤缘,敦厚必显。
文教潜敷,声闻自远。
殊勋表信,追思念功。
素推臣节,泽被无穷。
奇士挺生,民安俗阜。
允洽克从,礼让规矩。
悲风飒飒,夜杳冥冥。
咨嗟永隔,精魄长扃。
丧此贞纯,曷终暮景。
魂影已沈,去路斯永。
庙堂师傅,丘垄幽泉。
勒铭翠琰,不胜潸然!
玉赋 北宋 · 吴淑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四、《事类赋》卷九
古人有言曰:「君子于玉比德」。
若夫《周官》六器,大秦五色,赵之连城,晋之垂棘。
或瓘斝以禳,或苕华是刻。
爱一环而韩子受赐,纳十瑴而卫侯见释。
尔乃观瑟彼,玩温其,伟祁子之不佩,美襄仲之见辞。
虞卿受赐于赵国,楚相加辱于张仪
赠之则报其绣段,沉之则系以朱丝。
宁有馀而抵鹊,不蒙污以投泥。
至于温峤镜台,胡综如意,著兹五德,班斯六瑞。
坚而不蹙,廉而不刿。
白圭以夜光受赐,林回虽千金必弃。
瓮不汲而自盈,管方吹而有异。
斯皆攻以它山,而使之成器者也。
若乃山玄表德,白虹象天,先于驷马,假夫许田
或食之以禦水,或服之而成仙。
贾害见虞叔之志,不贪知子罕之贤。
尔其石变山中,瓜颓冢里,火出夜山,膏流丹水
燕人瑶瓮之遗,子玉琼弁之美,刘聪汾水之祥,吕光于阗之市。
亦闻德推旁达,质重方流,润木逾茂,辉山更幽。
采于龙首,出彼平丘,常山有命,灵昌载浮。
或登台而不取,或破石而斯求。
别有瀛洲酌酒,扶桑观日。
晋侯受之而容惰,邾子执之而礼失。
张伯怀之而见欺,亚父碎之而靡惜。
或类彼珷玞,或疑于燕石
得楚山而被刑,诣郑人而求直。
斯皆真伪混淆,而不精识也。
亦有齐之甗磬,鲁之璠玙,价逾十万,名重五都。
辨其䚡理,见此瑕瑜。
老聃之被褐,思穆满之披图。
复闻执则不趋,受之以掬。
钗留而阁号招灵,玦见而山名奚禄。
无故而岂可去身,待价而常宜韫椟。
观其黑如纯漆,白若截肪,玩之碌碌,佩以将将,曾城是植,海岛斯藏。
骇流虹之变化,讶积雪之消亡。
毁椟中而咎罚焉避,献阙下而诈谖以彰。
思滈池之反璧,想磻溪之钓璜。
纳怀曾闻于叔带,压纽更见于平王
当入用之时,气腾光禄
及焚如之际,火烈昆冈。
别有汉武树之于前庭,周成陈之于东序
赤松服之而蹈火,羊公种之而娶妇。
虞舜之受昭华,齐侯之得龙辅。
赐虢公以五瑴,锡子家之双琥。
王莽潜奸于椎璏,宋人留情于刻楮。
仆窃之而来奔,胶鬲索之而不与。
取其象德,非宜改步。
既阅咸阳之宫,更睹玄菟之库。
识白首之老翁,见紫衣之神女。
斯天地精粹之徵,不能悉数。
教坊记序 唐 · 崔令钦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九十六
昔阴康氏之王也。
元气肇分。
灾沴未弭。
水有襄陵之变。
人多肿膇之疾。
思所以通利关节。
于是制舞。
舜作歌以平八风。
非慆心也。
春秋之时。
齐遗鲁以女乐。
晋梗阳之大宗
亦以上献子。
始淫声色矣。
施及汉室。
有若卫子夫以歌进。
赵飞燕以舞宠。
自兹厥后。
风流弥盛。
晋氏兆乱。
涂歌是作。
终被诸管弦。
载在乐府。
吕光之破龟兹
得其乐名称多
亦佛曲百馀成。
我国家元元之允。
未闻颂德。
高宗乃命乐工白明逵造道曲道调
元宗之在蕃邸。
有散乐一部。
戢定妖氛。
颇藉其力。
及膺大位。
且羁縻之。
常于九曲阅太常乐
姜晦
嬖人楚公皎之弟也。
押乐以进。
凡戏辄分两朋。
以判优劣。
则人心竞勇。
谓之热戏
于是诏宁王主蕃邸之乐以敌之。
一伎戴百尺幢。
鼓舞而进。
太常所戴即百馀尺。
比彼一出。
则往复矣。
长欲半之。
疾仍兼倍。
太常偫乐鼓噪。
自负其胜。
上不悦。
命内养五六十人。
各执一物。
皆铁马鞭骨檛之属也。
潜匿衷中。
杂于声儿后立(坊中呼太常人为声儿)
复候鼓噪。
当乱捶之。
及左右初怪内养麇至。
窃见衷中有物。
于是夺气褫魄。
而戴幢者方振摇其幢。
南北不已。
上顾谓内人者曰。
其竿即自当折。
斯须中断。
上抚掌大笑。
内伎咸称庆。
于是罢遣。
翌日诏曰。
太常礼司。
不宜典俳优杂伎。
乃置教坊
分为左右而隶焉。
左骁卫将军范安及为之使。
开元中
余为左金吾仓曹
武官十二三是坊中人。
每请禄俸
每加访问。
尽为予说之。
今中原有事。
漂寓江表。
追思旧游。
不可复得。
粗有所识。
即复疏之。
作教坊记。
龙赋 北宋 · 吴淑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八、《事类赋》卷二八
龙者神灵之精,能幽能明。
或玄黄其血,或蚕蠋其形。
剑化延津,漦藏夏庭。
张华尝辨于饷鲊,孝和亦闻于赐羹。
吕光龟兹,负吴猛于宫亭。
见号雨师,亦名水物。
沉木既产于哀牢,浮水亦闻于素弗
尔乃九色驾王母之车,五采负帝舜之图。
河津而曝鳃,降荆山而垂胡。
董父之见扰,哂朱泙之学屠。
盘桓温之斋,南阳之庐。
则有见于绛郊,祷于滏口,为夏禹而负舟,助隋师而骧首。
至若承光御于南海苻生谣于洛东,戒乘危于颔下,美借誉于人中。
或解角而昭瑞,或曳尾而告凶。
资五花而为食,萃四蛇而见从。
韩子畏祸于逆鳞,墨翟避屠于黑色。
华歆而为首,惊叶公而丧魄。
潜则勿用,见则时乘。
鳞既成字,膏亦为灯。
呼先跨之而轻举,安公骑之而上升。
及夫登玄云,生积水,黑见渭川,黄闻成纪
八即荀家,六为卞氏。
刘累以事于孔甲仲尼莫窥于老子。
有候清风而升天,眄层云而跃渊。
颜称高祖,醉骇陈宣
复闻在宫沼而为畜,与金玉而昭瑞。
毒鱼而或能致雨,讨贼而当须伺睡。
至其出武库而刘毅不贺,见临平而无量靡观,张骏厌之而铸铜,太皞用之而纪官。
复闻生大泽,兴景云,或摴而起陆,或蛰以存身。
亦有子明见放,冯孙是养。
既为东方之宿,亦号鳞虫之长。
雷泽陶侃之梭,葛陂投长房之杖。
变鱼见困于清泠,为怪尝偕于罔像。
雕闻邹奭,章美嵇康
或渍之而复活,或吹之而则长。
骋神变于三池,备文彩于五方。
非网罟之可害,岂蝼蚁之能伤。
觌而不求,既闻于子产
针而见负,更记于师皇
安州裴长史730年春 盛唐 · 李白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四十八 创作地点:湖北省孝感市安陆市
白闻天不言而四时行。
地不语而百物生。
白人焉。
非天地。
安得不言而知乎。
敢剖心析肝。
论举身之事。
便当谈笑以明其心。
而粗陈其大纲。
一快愤懑。
惟君侯察焉。
白本家金陵
世为右姓(谨按此二句不可解旧唐书云白山东人父为任城因家焉新书云白兴圣皇帝九世孙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中逃还客巴西思白既为兴圣九世孙世为西州右姓如自溯其族望则金陵或系金城之讹否则定因前凉张氏侨置建康郡于敦煌人遂目此建康金陵故下句云遭沮渠蒙逊之难奔流咸秦崔鸿十六国春秋云沮渠蒙逊吕光酒泉太守叠滕共推建康太守段业凉州应即此事若云江左金陵则白虽因崔宗之金陵曾经游此并非世居且与下句遭沮渠蒙逊之难云云俱不可通矣)
沮渠蒙逊之难。
奔流咸秦
因官寓家。
少长江汉
五岁诵六甲。
十岁观百家。
轩辕以来。
颇得闻矣。
横经籍诗书。
制作不倦。
迄于今三十矣。
以为士生则桑弧蓬矢
射乎四方。
故知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
乃仗剑去国。
辞亲远游。
南穷苍梧
东涉溟海。
见乡人相如大誇云梦之事。
云楚有七泽。
遂来观焉。
许相公家见招。
妻以孙女。
便憩迹于此。
至移三霜焉。
曩昔东游维扬。
不逾一年。
散金三十馀万。
有落魄公子。
悉皆济之。
此则是白之轻财好施也。
又昔与蜀中友人吴指南同游于楚。
指南死于洞庭之上。
白禫服恸哭。
若丧天伦。
炎月伏尸。
泣尽而继之以血。
行路闻者。
悉皆伤心。
猛虎前临。
坚守不动。
遂权殡于湖侧。
便之金陵
数年来观筋骨尚在。
白雪泣持刃。
躬申洗削。
裹骨徒步。
负之而趋。
寝兴携持。
无辍身手。
遂丐贷营葬于鄂城之东。
故乡路遥。
魂魄无主。
礼以迁窆。
式昭朋情。
此则是白存交重义也。
又昔与逸人东岩子隐岷山之阳。
白巢居数年。
不迹城市。
养奇禽千计。
呼皆就掌取食。
了无惊猜
广汉太守闻而异之。
诣庐亲睹。
因举二人以有道。
并不起。
此则白养高忘机不屈之迹也。
又前礼部尚书苏公出为益州长史
白于路中投刺。
待以布衣之礼。
因谓偫寮曰。
此子天才英丽。
下笔不休
虽风力未成。
且见专车之骨。
若广之以学。
可以相如比肩也。
四海明识。
且知此谈。
前此郡都督马公。
朝野豪彦。
一见尽礼。
许为奇才。
因谓长史李京之曰。
诸人之文。
犹山无烟霞。
无草树。
李白之文。
清雄奔放。
名章俊语。
络绎间起。
光明洞彻。
句句动人。
此则故交元丹。
亲接斯议。
若苏马二公愚人也。
复何足陈。
倘贤者也。
有可尚。
夫唐虞之际。
于斯为盛。
有妇人焉。
九人而已。
是知才难。
不可多得。
白野人也。
颇工于文。
惟君侯顾之。
无按剑也。
伏惟君侯贵而且贤。
鹰扬虎视。
齿若编贝。
肤如凝脂。
昭昭乎若玉山上行。
朗然映人也。
而高义重诺。
名飞天京。
四方诸侯。
闻风暗许。
倚剑慷慨。
气干虹蜺。
月费千金。
日宴偫客。
出跃骏马。
入罗红颜。
所在之
宾朋成市。
故诗人歌曰。
宾朋何喧喧。
日夜裴公门。
愿得裴公之一言。
不须驱马埒华轩。
不知君侯何以得此声于天壤之间。
岂不由重诺好贤。
谦以下士得也。
而晚节改操。
栖情翰林
天才超然。
度越作者。
屈佐郧国。
时惟清哉。
棱威雄雄。
下慑偫物。
窃慕高义。
已经十年。
云山间之。
造谒无路。
今也运会。
得趋末尘
承颜接辞。
八九度矣。
常欲一雪心迹。
崎岖未便。
何图谤詈忽生。
众口攒毁。
将欲投杼。
下客震于严威。
然自明无辜。
何忧悔吝。
孔子曰。
畏天命。
畏大人。
畏圣人之言。
过此三者。
鬼神不害。
若使事得其实。
罪当其身。
则将浴兰沐芳。
自屏于烹鲜之地。
惟君侯死生。
不然。
投山窜海
转死沟壑。
岂能明目张胆。
托书自陈耶。
昔王东海问犯夜者曰。
何所从来。
答曰。
从师受学。
不觉日晚。
王曰。
岂可鞭挞宁越
以立威名。
想君侯通人。
必不尔也。
愿君侯惠以大遇
洞开心颜。
终乎前恩。
再辱英盼
必能使精诚动天。
长虹贯日
直度易水
不以为寒。
若赫然作威。
加以大怒。
不许门下。
逐之长途。
即膝行于前。
再拜而去。
西入秦海
一观国风。
永辞君侯。
黄鹄举矣。
何王公大人之门不可以弹长剑乎。